返回

大将军的读书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5节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“杀鸡儆猴,这一手用的,啧啧啧!”温润也跟着“啧啧啧”了三下。更多小说 LTXSFB.cOm

    “是啊,吓得我们只管点头,一点反抗的意思都不敢有。”张大爷道:“然后县令大人就说了,他查了帐,李县丞贪污不下万两白银,万担粮食,李家更有不少恶事,都是李县丞给摆平的,是个大大的蠹虫,让我们以儆效尤,不要重蹈覆辙什么的,反正我就记住了这些,当时都吓傻了,可是后来县令大人话音一转,说有个差事要我们办,是件公差。”

    “公差?”温润皱眉了:“这不管是什么役差,也跟咱们莲花坳没关系。”

    “是,但是这差事吧,有点特别。”张大爷道:“这是给山南大营送粮草。”

    “山南大营?”温润对这个地方的兵营,并不了解。

    他只知道,王珺去参军了,现在是个伙长,相当于是他那个时代的班长啦。

    “山南大营,就在这条山脉的南边,有五万大军,两万后勤,本来是在江对岸驻扎的,后来这边闹匪患,他们就驻扎这边了,方便剿匪嘛,本来人不是这么多的,他们的先锋有一万人,结果剿匪的时候,竟然损失了七千,还有两千带伤的,朝廷大怒,派了大军过来,将那些流匪贼寇杀了个落花流水,但是那帮家伙死灰复燃,唉,那几年世道乱的啊,就连王珺的父母,也都遇害了,还有很多人都死于非命,唉,那叫一个乱啊,后来好了点,可这群歹人跑进了山里头,这就不好抓了,只能派大军围剿,可不太容易,更因为歹人熟悉山道,竟然跟大军打了个旗鼓相当,没办法,大军只好就地募兵,找一些熟悉山路的人入伍,王珺他就是这样进去的,唉,今年大军围剿颇见成效,眼看这就要一鼓作气将匪患打扫干净了,可没粮食了,县衙里的粮食,也不太多,除了要征集粮草,还要送粮草去军营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时候,征集粮草?”温润更皱眉了:“这青黄不接的时候。”

    古代的生产力低下,百姓们勉强温饱,已经是很不错的日子了,家里没有什么余粮的,何况是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。

    温润去年才免了整个莲花坳的粮草。

    “我们也这么说,可是县令大人却提出来,几家大户都有余粮,县衙按照市价收购,加上县衙粮库里的存粮,足够了。”张大爷道:“还说早在半年之前他就派人来摸底了……。”

    “半年之前?”温润一听:“这……这么早?”

    前一任县令过年之前,还不到小年的时候走的,可是这位县令大人,半年前就派人来了。

    这说明什么?

    说明人家很早之前就知道要来这里了。

    而且还派了人提前来打前站。

    按照这路况和速度,起码一年前,这位就搜罗人手,安排人来这边了。

    辛明一家子是走的明路,其他人走的就是暗路。

    这边一动手,那边都就位了。

    “是啊!”张大爷吧嗒嘴:“你说这事儿闹的,当时其他人都很焦虑,毕竟征粮可不是小事儿,尤其是这个时候。还有啊,家家户户都要征收,那吃什么?”

    温润想到了自己收藏的那些粮食:“一家要征收多少啊?”

    “起码二十斤粮食。01bz.cc”一家二十斤,整个县里一万多户呢,这可是二十万斤粮食。

    不是个小数目。

    “咱们这里也要缴?”温润记得他们村儿,的确是有点存粮,但是不多,一家也就百八十斤那样,就这些,还得吃到秋收之后。

    人口少的人家还好,人口多的人家,在开春之后,草木复苏,就要上山挖野菜,河里捞鱼虾的填饱肚子。

    一天可能只敢消耗一碗米,或者是半碗。

    温润盖房子,其实用不了那么多人,但是他却谁来都欢迎,大鱼大肉的供给他们吃,希望他们能多吃点饭,多吃点肉。

    肚子里也能多点油水。

    要是被征收走二十斤,不多,不会让百姓饿死。

    可也不少,百姓们会过得更辛苦,以前还能喝稀粥,往后估计就只能喝米汤了。

    “缴,一家二十斤,要村长带队运过去。”张大爷犯愁:“本来一家人吃的就不多,现在还要……唉,还得亲自送过去。”

    收缴粮食,也是个犯难的事儿。

    “等等,咱们村儿户少。”温润摸了摸下巴:“只有二十几家,一家二十斤,最多六百斤粮食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张大爷不太会算术,大概应该是六百斤,只多不少。

    “这粮食,我出了。”温润一咬牙:“让大家伙儿,别饿肚子。”

    本来粮食就少,再征粮,村里人会过得更苦啊。

    “你出?你家……哦,你家倒是有那么多粮食。”张大爷震惊了一下:“可是,这么给出去,你家还有粮食吗?”

    “应该是够吃的,我去年存了一千五百斤的粮食,大不了,南边儿夏收之后,我再买点粮食就是,我人面广,路子宽,也有钱一些,总比大家伙儿过得好,有办法。”温润道:“让大家安心春耕。”

    春天不能耽误,一年之计在于春啊!

    “行,那就听你的,不过你放心,到秋收之后,家家户户给你三十斤粮食,就当大家借你的了。”张大爷是个明白人,也是个知道感恩的人:“这事儿我做主。”

    “嗯,好。”温润也知道,升米恩斗米仇,他不可能回回都只付出,不求回报。

    既然张大爷说了,那就这么办吧。

    “唉,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,多亏了有你在。”张大爷道:“我这也省了事儿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咱们村儿,应该缴纳的粮食,不到六百斤,你跟上官说,咱们村儿为了支持朝廷,为了支持大军剿匪,也为了支持县令大人,刚来这里,第一道政令,必须要支持,就给凑了个整数,六百斤,而且都是好粮食,不是发霉的,不是腐烂的,更不是陈粮。”温润道:“既然拿了出来,就要让人知道,咱们莲花坳的良苦用心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不显摆显摆,干什么呢?

    “对啊!”张大爷恍然大悟,一拍大腿:“我这就去准备,明儿就送去。”

    分量大,时间早,他们莲花坳肯定都是第一!

    温润送走了张大爷,开了粮库,他这粮库里的粮食,都是好粮食。

    有六百斤大白米,一千斤糙米。

    温润没有给大米,让人挑了六百斤糙米出来,虽然是糙米,但也能直接下锅,煮熟了就吃。

    点了粮食出来,六个长工其实都知道,温润要干什么。

    “东家,真的都拿走啊?”这可是他们存粮的一半分量了。

    “拿走吧,放心,秋收之后,乡亲们会多给我十斤粮食的,呵呵呵……春天这会儿,青黄不接的,二十斤粮食能让乡亲们不那么饿肚子。”温润看了看这些粮食:“装车,送去村长家,车子也不用倒腾回来了,直接留下,让村长赶去县城交差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东家。”刘三儿跟程老四一起,将马车赶去了村长家,两辆马车,一辆拉着三百斤呢,可挺沉的。

    作者闲话:

    昨天回家终于将暖气片搞定了,虽然没出什么大力,可活儿琐碎的很,累人哦。

    第章 二把火

    张大爷也是个麻利的人,他头一天回来就跟温润说了此事,第二天就带着二儿子,赶了两辆马车去了县城。

    温润在家教导孩子们读书,同时,也让人给私塾装修,打造牌匾。

    匾额上端端正正的镌刻了四个字:“莲花私塾”。

    用的是馆阁体,这是这个时代,非常通用的字体。

    不论是科举还是当官写奏折,都是用的馆阁体。

    也是温润一开始教导孩子们的时候,就写的字体,成为他们的第一习惯的字体。

    要想写别的字体,长大了之后,有了闲暇,再练习别的字体,就行了,要是喜欢的话,还可以学习不同的字体,那个时候就不是学习了,是乐趣,是兴趣啦。

    屋里的装修还好说,就是桌椅板凳上,温润要求很多。

    要高矮不一样,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。

    还有大有小,温润的要求很多,比装修都要精细,还让孩子们试坐。

    结果两天之后,张大爷回来了。

    又来找温润。

    “您这是?事情没解决?”温润不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粮食是解决了,可是,又有了新的事情。”张大爷这次熟门熟路的上了炕。

    温润赶紧扯了两个靠枕过来,张大爷往靠枕上一倚,整个人都有些颓废了:“唉!”

    “别叹气啊!”温润哭笑不得。

    那边陈旭麻利的上了点心茶水,又给老头儿摆正了鞋子。

    “能不叹气吗?”张大爷眼泪都要下来了:“这粮食是送去了,可等了两天,大家都凑够了粮食,送到了县衙之后,县令大人又说了,要人送粮草!”

    “送粮草?”温润愣住了:“怎么说?”

    “这些粮草,加上县衙的库存,要送去三个地方。”张大爷唉声叹气:“第一个是府库,也就是府城那边,第二个是军营,山南大营那边,第三个要送去省城总督府,这三个地方,一个比一个远不说,送去山南大营啊!”

    “山南大营,那不是,王珺在的地方?”温润来了兴趣。

    “你高兴个什么劲儿啊?”张大爷唉声叹气,一点兴趣都没有:“说是送去大营,之后呢?你还小,不知道这些事情的结果有多严重。”

    “送个粮食而已,有多严重啊?”温润才不信呢,这送粮食,又不是去送命。

    “送个粮食而已?上次送粮食,还是十年前,我带着十八个人去的,当时我留了个心眼儿,带着的人,都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,我的理由是认识路,年纪大的稳定,当时其他村子的人笑话我,说咱们莲花坳没人了,竟然带了一些半大老头子来出差,头发都花白了,一看就没人了啊!”张大爷得意了一下:“后来怎么着?温家庄带去了十八个大小伙子,二十个壮汉,其他人带的也不少,结果呢?哈哈哈!他们被扣下一半的人,被征募了!当了兵,补充兵源了,没回来!后来打仗打没了,又来了征募令,要他们家出人弥补缺口,还是后来给李县丞送了厚礼,将这个征募令给打了回去,说人家是农户,不是军户,不能出人补偿兵丁人数,上面的县令大人也反对,就将此事给糊弄过去了,后来再来征兵,你都知道了,王珺小子去了。”

    温润没想到,还有这个隐情。

    原主的记忆里没有,是因为原主当时小,又一心读书,根本没关心外面如何,何况那个时候,原主的父母还活着呢。

    “这要是送粮食去,一旦被扣住了,就成了兵丁回不来了。”张大爷又要哭了的表情:“而且县令大人说,要青壮,不要老弱病残去。”

    这就让张大爷犯嘀咕了。

    带去的人,还能带回来吗?

    “六百斤的粮食,能用几个人?”温润算计了一下,问了张大爷。

    “起码要去五个人。”张大爷道:“谁家去,谁家不去?去的人能乐意?不去的人,倒是没事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。

    他作为村长,要公正的,可是,让谁去谁乐意啊?

    “还要食宿自理。”张大爷又加了个麻烦的理由:“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的,就算不住店,野外露宿,可这干粮,饮水,都得自己准备。”

    耽误时间,出工出力不说,还得食宿自理。

    对一般人家来说,都是很重的负担,还要担心人一去不回。

    而且一般的青壮啊,那都是一个家里的劳动力,要这么去了军中,生死难料。

    要不然,王珺也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军中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还有这个说法啊?”温润还真不知道,这里头还有这个弯Βêъê弯绕。

    “是啊!”张大爷颓废的躺在炕上:“愁死人了,愁死人了啊!”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地址:m.ltxsfb.com www.ltxsd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