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小县令被迫登基(基建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小县令被迫登基(基建) 第226节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地里的活儿先停了,不差这一天,多抢点人才是要紧的啊!

    等瞧见县城外面乌央乌央一群人以后,江县人眼睛都直了。01bz.cc

    娘嘞,这次咋这么多人啊?

    不管了,反正现在人来的越多越好!

    他们提着粥桶,拿着馒头,呼啦啦挤进人群,见人就分。

    “妹子,来来吃馒头,你带碗来了吗?带了?太好了,来,我给你盛饭!记住啊,我们是县前村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是大江村的,来吃我们的馒头——”

    “吃饱没,不够吃再来一碗!我跟你说大哥,吃饱了,就跟县太爷说,你想来我们顾家村,我们村人可好啦。”

    凉州的百姓们惊呆了。

    他们看着热情的江县人给自己递馒头,粥饭,情非常恍惚。可恍惚过后,又觉得无比熨帖,一路过来的那颗担惊受怕的心,都被这香喷喷的馒头、热乎乎的粥饭给熨平了。

    和这群凉州百姓相比。

    江县人真的太热情,太自信,浑身都带着某种说不上来的蓬勃朝气。或许江县人自己察觉不出来,可如今看在凉州百姓眼中,每个人都能看出这里的人,和外面人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他们活的很肆意舒坦。

    看着可真让人艳羡啊。

    凉州的百姓们心里羡慕,同时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白面馒头,那个香喷喷的滋味,让很多人眼泪都流出来了。

    人群当中。

    周禾的老娘也有幸分到一个白面馒头,一家四口人小心翼翼又珍惜的分食。

    周禾拿着那小块白馒头,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,随后兴奋道:“媳妇儿,爹,娘,你们快吃,香的,好香!这还是我这辈子,头一次吃白面馒头呢!我喜欢江县这个好地方,我们一定要努力留在这里!”

    这话,让周禾的爹娘眼泪怎么都止不住。

    许多凉州来的百姓,都是第一次吃白面馒头。

    后来他们加入江县,日子越过越好,吃过太多太多次馒头,可都没有今天这顿香。

    大概这就是某种——幸福传递?

    当时江县第一次大丰收缴纳粮税的时候,县太爷请江县人吃了一顿白馒头,让很多人过了这么多年都念念不忘。

    如今的江县人,也能把幸福传递给别人了。

    城门上方。『地址发布页邮箱: ltxsba @ gmail.com 』

    陈庚年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幕幕,只觉得眼前发黑。

    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人啊,先打听清楚再去抢行吗!那是凉州来的正经百姓,不是流民!

    这要是接收进来,妥妥就是在当二五仔啊!

    可现在已经没人管什么二五仔不二五仔了。

    江县发展到这一步,大量招人,就是大势所趋,谁也拦不住。

    城门下面。

    陈申的馒头已经发完了,但不知道为何,以前每次都对流民们特别热情的县衙,这次反应速度竟然这么慢。

    于是陈老爷急了啊!

    怎么回事这群小子!

    人家流民来了,官府这个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来刷好印象啊!好印象给出来了,民心迅速安抚好,过两天就能开始干活了!

    “陈——咳,县太爷!”

    陈老爷一个回头,就瞧见城门楼上的自家儿子,张嘴就要喊名字。喊道一半才意识到不对,立刻改口:“这么多可怜的人来到了咱江县,赶快让县衙行动起来,安排他们住下啊!您不是一向爱民如子,为百姓排忧解难吗,大家都等着你发话呢。”

    要不还得是陈老爷。

    由于担心人太多,接下来县衙不好管理,先当众给自己儿子刷一波好感值。

    果然。

    随着陈老爷话音落下,底下的凉州百姓,都期待的看向上方的县太爷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迎着这么多人的目光,陈庚年深吸一口气,回头看向徐焕,问道:“我原本跟你说的,没良心炮在城门上架多少门来着?”

    徐焕情古怪道:“三十门。”

    陈庚年:“再加十门!还有,骑兵营、机营加快速度组建,我会亲自督促练兵。兵工厂扩张一倍,再招一拨人,加班加点造兵器。”

    这下,富春,杜勤情也开始变得古怪起来。

    若非县太爷还在,他们怕不是都要直接笑出声。

    等把军事工作安排妥帖以后,陈庚年才觉得心里安稳了一些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:“接下来,全力把这五千人迅速安置,别——别走漏了风声。”

    说这话的时候,他觉得自己现在干的事情越来越不对劲了。

    第03章 03

    ◎他们有幸生活在江县,迹江县。◎

    陈庚年心里提着一口气, 觉得自己在干‘二五仔’的事情。

    但不管是江县的百姓,还是凉州来的百姓,都喜滋滋的。

    江县这边, 五千人口搬迁进来,刨除一千余人参军,其余可都是劳动力啊。

    虽说这些大多以女人、老人为主,但可别小看这些人,到了田地里, 都是厉害的‘庄稼把式’,干活儿麻利着呢!

    再说凉州搬迁来的百姓。

    从前地里没收成,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,生病了也没钱医治,可这些难题, 到了江县以后, 全都迎刃而解了!

    陈庚年一声令下,整个县衙都立刻行动起来, 安置这些新来的百姓。

    但, 这次来的人实在太多了!

    还好娄献把他们送来的时候,附带着各家各户的名字、人员关系等资料,这就给县衙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。

    而且,正经百姓, 跟流民们完全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至少不用担心他们身上携带传染病, 哪怕五千人虽然很多,但只要按需分流, 其实接收起来也并不算困难。

    陈庚年本人最初组建衙门的时候, 办事就很喜欢高效率、有规划。

    所以县衙的办事风格, 一直都在无限朝着县太爷靠拢。

    一千余要参军的民兵, 先单独拎出来,排好队,跟着李泉走了。

    他们会被送去新建的兵营,上江县的户籍,然后以刀、长矛、弓箭、骑马等几个项目为大方向,简单过筛一下,谁有哪方面天赋,从这一关卡开始,就心里有数了。

    剩下的人,若是谁有伤病,那就去‘病号区’那边去排队,分户的事情先往后排,治病要紧。只要做了登记,就会有衙门的人,把人给送去县城医馆。

    再剩余的,就看技术。

    厨艺好,会算账,能织布,跑过商队、能识字、或者能打铁、烧过陶,不管你有什么技能,会一点都行,来了这边,你都有优先落户权。

    商铺街的老板们,抢着要你。

    当然大部分都是没有技术的。

    那就老实走‘随机分配’,以户为单位,全家搬迁到某个江县的村子里去。

    这些凉州来的百姓,一是正经出身,危险系数很小,二来,他们本身都带着‘贡献’来的。

    人家这群人,每家每户都带来一个‘兵’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和流民们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安置到江县的村子以后,就可以直接住下,最近这段时间,帮助村子干活儿,种植大豆棉花。等这阵忙完了,就可以在同村人的帮助下,自行开垦荒地、搭建房屋。

    村子会管他们的伙食,将来种地的粮种、化肥,村子也会替他们出。

    县衙接下来还要全县区铺路,又不缺活儿,等到了农闲期,这群人就可以出去上工,赚钱还给村子。

    江县的百姓们,各个村子现在都富裕起来了,大部分村子其实都会主动给新搬迁来的流民盖棚屋房。

    要是更富裕一些的村子,过去以后,各家凑一凑,基本都能给他们把砖瓦房盖起来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个后续肯定得签契书,该还的钱都要还。

    至于开垦田地,每个人按照三亩地的标准来开垦。

    落户的第一年,要给衙门缴纳三成税,第二年,缴纳两成,到了第三年,就可以享受和江县人一样的待遇:家里有参军的人,有一半田地可以免税。

    三成税收,看似很多。

    但转念一想,江县的亩产量可是足足有五百斤!哪怕第一年交的税最多,也绝对是饿不着的!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!

    家里有适龄小孩的,不管男孩女孩,都可以送去学堂读书、识字儿。读书不用缴纳任何费用,但是文具、伙食都要自理。

    这是江县对新搬迁来百姓们唯一不做区分,直接给到的福利待遇。

    县太爷说了,教育好了下一代,才能奠定江县的未来啊!

    这些安置的条例,罗列的十分清楚,讲述的也很通俗易懂,大部分搬迁过来的凉州百姓,都能听得懂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听得懂,才觉得难以置信,才觉得幸福到想要掉眼泪。

    这个叫做江县的地方,可真好啊。

    从他们来到这里以后,没有受到任何敌意或者白眼,人们大方又热情,连官府县衙办事都透露出让人熨帖的人情味儿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呢?

    江县这个地方的人情味儿,远不止这些。

    -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地址:m.ltxsfb.com www.ltxsd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