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(历史同人)盘点千古风流人物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(历史同人)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58节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他做到了太尉,类似于国防部长。『地址发布页邮箱: ltxsba @ gmail.com 』

    他的祖父很发愁,人的欲望不断膨胀,以前觉得混口饭吃就不错了,现在有钱了,有权了,他就想要更多了。

    身为宦官,他想要个儿子。

    东汉有个皇帝颁布了一条圣旨,宦官无后怎么办?他来帮忙,允许宦官收养子,继承宦官的爵位。

    这道圣旨,进一步削弱了皇权,强化了宦官的势力。

    这种行为简直蠢到爆。但看事物要辩证来看,很可能在那个时候,宦官的势力已经膨胀到皇帝不得不让步。

    曹操的祖父赶上好时候,收养了养子,这个养子给他生了个好孙子,叫做曹操。】

    汉高祖刘邦倒吸了一口凉气,感觉□□一凉,喃喃自语:“看来不用朕忙活了。”他还想阉了

    曹操的祖先呢,结果曹操的祖先本来就是个阉人!

    难道还能无中生蛋让他阉?

    他转念一想,不对呀,他可以对曹操的真正祖先下手。但天幕连一点消息都没透露,曹操的祖先可能都不姓曹。找到他的概率,犹如大海捞针。

    刘邦倍觉可惜,不停叹息。

    萧何说道:“陛下,不要关注这些杂事儿了,您曾经说过,秦朝没有逃过来自赵高的阉宦之乱,汉朝就不应该走向这条道路,可是您也看到了,终是事与愿违。理应推行相应的法度,限制宦官的势力。

    萧何作为文官集团的代表,自然不愿意看到宦官势力膨胀。

    刘邦面色有些差:“行了,知道了。”曾经取笑秦始皇,现在小丑居然是他自己。

    天幕:【曹操出生于富贵的家庭,本质上是官三代。他自幼饱览群书,既搞文艺,也研究兵法。

    有个大文人很欣赏他,给了他一句话: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!

    到了成年,他的父亲给他铺路,让他进公安系统,管理洛阳。

    曹操怀揣拳拳报国之情,兴致勃勃地上任了。

    洛阳权贵遍地走,经常犯事。普通人都劝曹操不要管这么多,但曹操非要硬刚。曹操设置五色大棒。谁敢犯事就把谁打死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他是很希望大汉越变越好的。

    权贵以为他开玩笑,结果真被打死了。这下可犯了众怒,他被贬成了芝麻小官。

    好在,曹操的好爸爸又给他疏通关系,他直接进了中央,来到了汉灵帝面前。

    他感觉这朝堂太污秽了,奸臣太多了,于是劝汉灵帝好好整顿朝堂。

    汉灵帝表示你说的很好,但我不听,最后没有采纳。「请记住邮箱:ltxsba @ Gmail.com 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」

    曹操反而惹了一身骚,渐渐地,他开始沉默寡言,不再上书。连皇上都不管,他这个小官讲了有什么用呢?

    恰逢这时,著名的黄巾起义爆发,朝廷征派各路人马去平定叛乱。曹操心想,公安不好当,中央也没意思,那就当兵吧。

    他和其他将领大破黄巾,斩首数万,被封为山东省省长。在位期间,他下了狠手,惩治权贵,当地政通人和。

    后来朝廷要把他招回来,他觉得进中央还是要继续被排挤,实在没什么意思,于是拒绝了朝廷,回到老家啃老。

    这四年里,他要么读书,要么打猎,潜心修炼。

    他父亲觉得这样不行,于是又给他疏通关系,让他来到中央当顾问。富贵人家的选择就是多。曹操这个时候,还是希望大汉越来越好,黄巾起义能早点儿被平定。

    但时间已经来到了乱世,黄巾起义之后,只会有更多的起义。各地枭雄都被勾动了心思,蠢蠢欲动,希望颠覆这个大汉。

    董卓进京、十八路诸侯讨董、官渡之战、三分天下……

    一部曹操传,半部三国史。这些标志性事件,他几乎都参加了。

    他自诩大汉的保护,到处讨伐反贼。

    渐渐地,他回头一看,自己居然成了势力最大的反贼。】

    曹操的一生有些黑色幽默,令人感慨不已。说他是反贼,他又不是纯粹的反贼。说他忠诚,他又不算忠诚。

    纵观华夏历史,这样性格多面且复杂的帝王是很少有的。

    汉高祖刘邦本来想骂曹操,现在也有些唏嘘,叼着草根,回忆起了从前。

    “这个给他下断语的人是不是老仙啊?他的前半生确实是治世能臣。五色大棒好啊,那些权贵是该狠狠打一打。

    想当年,朕也是这样嫉恶如仇的少年郎啊。

    汉高祖刘邦隐隐从

    曹操身上看到了游侠的气质,顿时有些惺惺相惜。

    快意恩仇,不惧权贵,肆意洒脱。这样的人怎么偏偏是大汉的反贼呢!

    刘备被迫看着曹操的发家史,不免有些酸了。

    他没有一个好爹,只能编草鞋为生。不像曹操,刚入社会就能去首都当大官。人和人的差别怎么这么大。

    倘若他是……算了,他可不想当阉人的后代,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挺好的。

    府邸中,司马懿心脏扑通扑通地跳,眼睛放光。

    曹操执掌大权,控制汉室。他求贤若渴,多次要司马懿当官。

    他明哲保身,多次婉拒,最后曹操强取豪夺,逼他当官。

    司马懿这才认了,渐渐博得了曹操的信任。

    他心想:“我曾劝他称帝,他不愿。事实证明,帝位终究是他的。我担心他被倾覆,所以没有付出全力为他谋取天下,现在来看,是我肤浅了,应该把宝全押在他身上。

    他放下酒樽,整理仪容。

    妻子好地问:你要去哪?不看天幕了?

    司马懿:“我要去丞相府。”既然曹操是最后的胜者,他自然得下更多力气,不能骑驴找马了。

    妻子还在兴致勃勃望天幕:“对了,天幕之前老是把魏朝和晋朝连在一起说,晋朝又是谁建立的?

    没来由地,司马懿心中一跳。他其实看不上曹操,挺期待能够弄死这个反贼。

    这么遥远的事情,谁说的清楚。等天幕说不就知道了。

    他摇摇头,将纷乱的思绪甩走,应该不会是他,他担心个什么劲?

    第03章 刘备:“云长啊,千万别去东吴!”

    【刘备有文学作品吗?几乎没有。

    孙权有文学作品吗?几乎也没有。

    而曹操一边忙着打天下,一边也没忘了写诗,一写就把自己写进了初高中教材。

    这三个人中,曹操明明是个反贼,却和汉高祖最相似。文能治国,武能打天下,还能写点诗。】

    曹操出名的几首诗,在三国传唱度挺高,刘备也是听过的。

    刘备怔了怔,默默咀嚼着天幕提到的诗句,心中暗道:“打天下,我不如曹贼,连写诗都不如。最近还髀肉横生,只能看着时光流逝,身体老迈,唉。

    他收回思绪,转而问诸葛亮:“高祖起于微末,却能吟诗作赋,我不如曹操像他。你说我是不是也该写点?

    他的思维往怪的道路上策马狂奔。吟诗作赋仿佛是英雄的标志,多写点诗,是不是更能得上天青睐?

    诸葛亮:……

    诸葛亮知道主公这段时间心情不好,便顺着他的心意来:如果是为了陶冶情操,未尝不可。

    【曹操的三首代表作都上了教科书。第一首是《短歌行》。】天幕放出了《短歌行》。

    “跟高祖相似?那文采……”也不怎么样嘛。

    汉武帝刘彻饱受良好教育,也会写诗,说句不孝顺的,他没觉得刘邦的文采有多好。

    他也不喜欢大汉的反贼,捏着鼻子看他的诗文,看着看着,紧皱眉头微微松开。

    【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】

    汉武帝刘彻以为自己会看到第二首《大风歌》。结果曹操写得比他想的好多了,堪称刘邦plus版本。

    《短歌行》和《大风歌》一样,为政治抒情诗,都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。论华丽程度,后者远不及前者。

    读来仿佛有一股气,顺着五脏肺腑蔓延至四周,堪称荡气回肠。

    他若有所思: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……这是在求才吗?倒是挺特别的。求个才都要写首诗,看来这三国人才竞争还挺激烈的。

    汉武帝刘彻继续往下看,好心情顿时消散一空。

    【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契阔谈蘸,心念旧恩。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】

    汉武帝刘彻哑然失笑:“就这也好意思自称周公啊?周公要是知道了,估计能给气活过来。”

    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。周武王死前把年幼的儿子,托付给周公。人人都觉得周公会取而代之,但周公非常忠诚。他把侄子拉扯大之后,便果断地交换了权利。

    可以说,周公是周朝、秦朝和汉朝的臣子楷模。周公深感风评被害。

    汉朝的皇帝多数不喜欢曹操,王莽则是笑出了声。这曹操真是胆大包天!同时深得他意!

    他笑完之后,收回思绪。这个时候,他已经取汉朝而代之,建立新朝。看来汉朝终是复辟了,不然也不会有曹操的存在。

    他想到这段时间崭露头角的刘秀,心中暗骂,该死的汉室宗亲!

    【曹操的文格和人格是有矛盾的。

    曹操这首诗就是表达:“缺人!速来!”

    他在诗里很惜才,现实中却存在杀才的情况。阻碍他的人,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厚。

    他的其他代表《观沧海》《龟虽寿》,大意是:“我还没有帮助汉室平定天下,怎么这么快就要死了,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!

    在诗中非常忠诚,但现实中常怀二心。忠诚不绝对,就是绝对不忠诚。】

    曹操本来脸上是含笑的,他被无数人痛骂不忠,那祢衡还当着他面裸.体,他都能一笑置之。谁说他不忠诚?

    没有他的重压,天下早就纷乱不堪了!他起码还好吃好喝供着刘协小儿,他理应感谢他才对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,他面色骤然僵住,默默品味这句话:“忠诚不绝对,就是绝对不忠诚?”

    他大笑起来,痛饮杜康:“说得对呀。”

    他倒是没有反省自己,而是想到了荀彧。荀令君,你在地下可曾听见了?你对我不忠诚啊!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地址:m.ltxsfb.com www.ltxsdz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