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和成州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我和成州平 第96节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小松说:“天气好的时候来这里,夕阳洒在屋顶上,是海德堡美得最极致的时候。更多小说 LTXSFB.cOm”

    因为今天的天气缘故,露台人不多。蒋含光转过身,轻松地靠在石砖上。天光黯淡,小松的脸色苍白而宁静,乌黑的头发垂在脸侧,她的眼睛,沉静、冰凉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今天来对了。”蒋含光说。

    小松不明其意地看向他。

    “你不觉得,阴天的古堡很像你么?”

    小松也是来了德国,才知道自己是个多不浪漫的人,她努努嘴,说:“没有更好的形容了么?”

    蒋含光摇头,认真地说:“没有了。”

    他伸出手,温和地抚摸着她的头发,“你和它一样身经百战,伤痕累累,最后,将所有的美好都拒之门外。”

    小松低下头,“好吧,我承认,你文学素养比我好。”

    蒋含光的手停在她头顶,“是因为那个人么。”

    小松心里明明清楚蒋含光说的是谁,可她还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,问他说:“哪个人?”

    “那年元旦,病房里那个受伤的男人。”

    她摇了摇头,然后抬头看向蒋含光,目光淡淡地:“是因为我爸。”

    蒋含光和李家关系密切,他听说过小松父亲的事。

    小松望着远方人来人往的石桥,说道:“我妈,姑姑,祖父祖母,所有认识我爸的人,都说他的选择是错的。我想证明给他们看,我爸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“小松,你该放松一下。人类远比自己以为的更脆弱,你不能一个人和世界对抗。”

    小松抿唇,轻轻一笑。

    谁说她是一个人。

    她有成州平。

    这条路上,一直都是她和成州平两个人。

    七月二号小松随队出发,飞往西非国家几内亚的首都科纳克里。

    飞机上坐在她旁边的是个日本小哥,他走哪里都会带一张地图,飞机飞行平稳后,他拿出地图,让小松帮他压住地图的另一侧。

    他从口袋里拿出马克笔,在法兰克福到几内亚之间,画下一条曲线。

    几内亚在非洲大陆的最西端,在它和中国之间画一条线,几乎横跨了半个地球。

    他们支援的地方是一个生产橡胶的村庄,这里的劳动力都去矿上工作了,村子里只有老人妇女儿童。

    来这样的地方,是为了增加人生体验,就别想能舒舒服服了。「请记住邮箱:ltxsba @ Gmail.com 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」

    他们驻扎的村子,几乎没有基建可言,附近没基站,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,简单来说,这里的生活返璞归真,回归原始。

    一个月过去,小松学会了割橡胶,学会了做手抓饭,学会了带非洲口音的法语,没有跟着那几个瘦不拉几的小孩学跳非洲舞,是她最后的倔强。

    每周日,志愿者会开车去上一级行政区,跟家人通话。

    除了蒋含光和老周,没人知道小松来了几内亚,她只在第一周给蒋含光打电话报了个平安。

    第二个月伊始,村子里来了一支援非的国内医疗队。

    他们其中,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给家里人挣钱。国内的医生也是来自全国各地,和当地人沟通有相当大的障碍,小松就用自己蹩脚的法语给他们当起了翻译。

    小松意外发现了一个规律,医生多的地方,病人就多。

    她在这里的第一个月,他们碰到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小毛病,情况最严重的病人,是一个爬树摔断腿的小男孩。

    而援非医疗队来了以后,基地的病人越来越多,见识到的病情也越来越丰富。

    病人稍稍一多,医护资源就紧缺了。

    除了中国的医生,这个原始的村落,还聚集了各国的无国界医生。中国人有股劲儿,平时骂国内制度最狠的是他们,但在有老外的地方,争着为国争光的也是他们。

    在这个各国文化碰撞的村庄里,中国医生几乎是这里最忙碌的。

    因为小松是中国人,国内援非医生做手术都会带着她,她一下成了当地最忙的志愿者。

    最常使唤小松的是一个眼科医生,他姓朱,小松叫他老朱。

    老朱来这里是给儿子挣留学费用的,人非常乐观,对郭德纲的相声如数家珍。他吃饭的时候总跟小松提起自己的儿子,还给小松看照片。

    就连听不懂中国话的法国同学都看出来了,老朱想把他儿子介绍给小松。

    这天午饭还没吃完,就有个眼睛被玻璃扎到的年轻男人被送了过来。老朱立马放下碗,边擦嘴边说,“小松,跟上。”

    “左眼上睑多处不规则皮肤挫裂伤,内眼角伤口大,角膜擦伤,没有伤及眼球。”

    老朱吩咐小松:“先上麻药。”

    小松戴上手套,来到病床边,

    她说完“t039quète ps(别担心)”,便翻开病人的眼皮,将麻药滴在他眼内,然后换老朱拿镊子替他取出玻璃扎。

    虽然对老朱来说,这就是个小手术,但因为高度集中,手术结束,他的背都湿了。

    这里没有条件让他们去洗澡,还好下午就来了这一个病人,病床腾给了别人,老周就带着小松去休息室吹风扇了。

    小松拿着一片巨大的香蕉叶扇风,老朱看到她手腕上戴着的红绳,说:“小姑娘,我看你有挺有福气的,你把这红绳送给我呗。”

    小松看着他:“你怎么好意思开口要的。”

    小松手腕的红绳一看就不贵,但她却不给老朱,老朱明白了,“重要的人送的?”

    小松轻轻点头,“嗯,我男朋友送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有对象?咋不早说?”

    小松说:“你也没问我啊。”

    老朱默认小松单身,是因为她一个中国女孩子来非洲志愿者非常罕见,如果她有对象的话,肯定不会一个人来。

    老朱正欲表达自己的惋惜,一个当地的医学生推门进来,叽里呱啦说了一段话。

    老朱一个音节都听不懂,他看向小松,求助她。

    老朱问:“她眉飞色舞说什么呢?”

    只见小松的表情渐渐凝固。

    小松说:“刚才做过手术的那个病人,是从疫区来的...他出现了发热症状。”

    老朱听完小松的话,他知道,天塌了。

    第75章 (二更)

    小松和老朱,以及当天接触过那个疫区病人的医护,都被拉去了隔离点。

    隔离点是在两地之间的荒地上搭起的一片帐篷区,一人一间,为了减少接触,物资都放在帐篷里。

    隔离的第一天,就有个病人出逃了。

    隔离点发生动乱,外面那些骚动的声音冲击着小松的耳膜。

    她坐在床上,机械地咀嚼着压缩饼干。

    埃博拉隔离观察期是二十一天,就在第二天晚上,小松出现了咽喉痛的迹象,她喝了口水压惊,并且告诉自己,喉咙痛的原因有很多。

    可能是普通感冒,可能是压缩饼干吃多了,当然,最有可能的是面对疾病产生焦虑,从而幻想自己染症。

    只是她无法给出答案。

    隔离点最大的好处,这里必须保持和各地的通讯,所以信号很好。小松有一下没一下地滑动着手机,她自己没有朋友圈,因为实在无聊,所以点开了朋友圈。

    在朋友圈里,她得知林志飞结婚了。她点开林广文发的婚礼视频,视频里,林志飞端着酒,动情地哭着喊了龚琴一声“妈”。

    小松退出了那条视频,又往下翻了翻,世界太平,万家安宁。

    蒋含光给她发了很多条微信,也打了语音通话。

    小松回了她三个字:“我没事。”

    发送完这三个字,她瑟缩起来,紧紧抱住自己。把头埋在臂弯里,身体不断颤抖,她一遍遍无声地说着对不起,可不会有人听到她说了什么,也不会有人知道,她为什么说着三个字。

    “对不起,小松。”她咬着自己的拇指,默默地说。

    对不起,我曾经如此轻视你的生命。

    这一次她真的知道错了,她再也不会伤害自己,再也不会了。

    如果这是她生命最后的期限,她真的,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。

    她颤抖着点开相册,这两年她手机里的照片多了起来,可她还是一下就找到了成州平发给她的那张合影。

    那张他们唯一的合影。

    在看到成州平脸的那个瞬间,空前的悲伤灭顶而来,席卷了她的整个世界。

    她害怕了。

    她牙齿不受控地打颤,小松咬住下嘴唇,强迫自己冷静,退出相册,点开拨号的界面。

    她的手指悬在半空中,无处可去。

    她想要拨打国内的电话,突然发现她不知道怎么往国内打电话。她来德国以后,没有往国内打过电话,而且现在大家联系都用微信,压根用不着打电话。

    小松擦掉眼泪,用谷歌搜索:往国内打电话。

    原来这么简单,在要拨打的手机号前面输入+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她拨出了出国那天,成州平打给她的那个手机号。

    第一次拨出去,没过多久,因为信号原因而中断。

    她不死心,又拨出去一次,只是这一次无人接听。

    小松想到成州平可能正在做任务,她没再拨电话过去,而是打开了录音软件。

    她能做的,只有这些了。

    她想给成州平说点什么,可是说些什么呢。

    他们分开太久了,以致于她根本无从开口。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@gail.com 获取最新地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地址:m.ltxsfb.com www.ltxsdz.com